广州市海珠区碧心公益服务中心
2021-09-09
7683
广州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,除了党和政府多年来在慈善公益事业上的关怀,善良的广州市民也一直是广州慈善的内生动力,他们催生了一个个公益奇迹。
广州市海珠区碧心公益服务中心总干事马锦洲告诉记者,碧心公益起自于2012年春天广州市民发动的一场全城义剪。那年春天,后来被《人民日报》称为广州史上最温暖的春天,当时一位普通理发师刘任能11岁的女儿刘碧心罹患白血病,躺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76号病床上。面对高达100多万元的治疗费,刘任能已背下数十万元债务还不够,于是“卖艺救女”,理一次头发收60元,悉数用于治疗。
面对一笔大额资助,刘任能的那句“我要有尊严地接受帮助,我不要两万元,只要60元,剪够10000个,就能凑到60万”,引发了媒体、广州市民、美发行业、网络社交媒体的广泛关注。很快,广州掀起了“爱从头开始十万火急救碧心”行动,全市150名理发师参与义剪,2800余名市民支持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很快募集了数十万元善款,悉数用于小碧心的治疗。
但2012年8月,刘碧心终因肺部真菌合并细菌感染抢救无效离世。当时背负着逾20万元债务的刘任能做了一个决定:将剩余的近10万元善款全部捐出,成立以“碧心”为名的公益机构,帮助更多重病孩子。
9年过去,碧心公益服务中心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普通市民的鼎力支持下,发展得越来越好。马锦洲告诉记者,这些年,碧心公益服务中心筹集了1400多万元的善款,为1000余个贫困大病患儿提供1~2万元不等的治疗费用。“除了和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发起的珠珠慈善平台,我们还在负责两个项目,一是针对新生儿宝宝的救助;另一个则是针对白血病儿童的救助。支出方面,白血病儿童占90%,新生儿占到10%。这1400多万元里,有八成以上是社会爱心人士一点一滴捐赠出来的,广州市民的善举非常令人感动。”
马锦洲
马锦洲说,白血病患儿通常要经历9个月到1年的治疗周期,孩子要适应疾病带来的痛苦,家长也会出现心理创伤,所以碧心还会联合志愿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到医院做孩子的志愿陪伴,开展美术课堂、完成孩子的微心愿、在医院设立绘本图书角、给孩子节日慰问等,“通过陪伴,我们希望孩子们的住院生活更加丰富、医疗环境更加温暖”。
1~2万元的捐助虽然只能缓解燃眉之急,但马锦洲表示,碧心还会为病童做各种社会资源的链接,让他们得到更多帮助,“去年底,我们依托珠珠救助平台编制了一本《大病儿童家庭社会救助指引手册》,里面介绍了相关医保政策;广东省、广州市的医疗救助政策以及全国、广东省、广州市的各类慈善组织救助资源,用来指引病童家庭。”
大病儿童家庭社会求助指引手册
“我感觉广州的公益慈善氛围特别好,是特别有温度的城市,碧心有将近10年的发展历程,这些年,我们见证了广州公益慈善领域的发展,首先让我感动的是,很多广州市民一直在支持碧心的发展,来自政府、社会、志愿者的帮助,也陪伴着碧心一步步成长,其次让我感动的是齐心,广州的公益是开放包容的,我们会一起动用各自的资源,去帮助困难大病儿童。”
“碧心一直强调有尊严的救助,我们希望碧心跟受助人之间是平等的,我们只是陪伴支持的角色。受助人能不以牺牲个人尊严而能获得社会的帮助和关爱。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,许多患儿家庭在我们的支持下变得更加有力量,他们也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其他人。”碧心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郑子殷说。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武威
图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武威
视频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武威
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蔡凌跃